Last Updated:
Photo by Mathieu Stern on Unsplash

愚人節迎來的10桶金

PI of Lab3F
PI of Lab3F Retrospection

在前文(我的投資自學之路)裡曾提到,2010年5月31日,從買進第一張中華電(代號:2412)開啟了我的投資生涯,從那一天起算到今天為止正好屆滿10年又10個月,就在愚人節即將到來的前夕,資產的增值幅度也迎來了"10桶金"。因此,想藉著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個人對於投資操作的拙見。

10桶金的歷程
圖一、幸福基金的10桶金歷程

在當今財務金融資訊充斥的大環境底下,相信投資理財早已成為一門顯學,只要哪裡有免費的投資講座或課程,就會看到一群人蜂擁而至。學習當然值得鼓勵,但對於一般投資人來說(尤其本業是"非金融相關產業"的),我認為最重要的學習是去認識各種常見金融工具的報酬及風險來源,例如:股票、ETF、定存、債券、共同基金...。古語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投資人連自己要使用的"器"都搞不清楚,怎麼可能靠投資理財達成財務自由的終極目標。

一旦投資人清楚地認識了金融工具,才有辦法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來進行金融工具的配置與操作,也就是所謂的"資產配置"。只不過,多數人其實並不了解自己的風險偏好是怎樣的程度。當然,我知道每個投資人都想賺越多越好,但賠多少錢你可以接受呢?大家不妨把這個問題進一步簡化成 —— 你認為怎樣的投資方式能夠讓你晚上可以安心入睡


接下來,我先把投資工具限縮在股票這一項來說明。我認為股票投資人大致可以區分為兩種類型 —— "波段操作者" 與 "現金流存股族"。前者可能嫻熟產業特性、景氣循環、甚至技術線型和籌碼分析,因此能夠利用股價的高低震盪來回賺取差價;至於後者,則多半是心臟比較經不起嚇的保守型投資人,所以他們盡可能地從市場中找出營收和獲利穩定且可預期的公司,然後將資金長期停泊在這些部位以穩定收取現金股息(別誤會!這些股票標的並非沒有成長潛力)。

個性膽小如鼠的我自然是屬於後者!(🤣開玩笑的)

當然,我是刻意選擇成為現金流存股族的,理由如下:

  • 我並非產業界出身,很難真的深入了解某種技術(更何況產業有各式各樣),也不是通曉經濟模型的專家學者,更不是什麼厲害的XX波浪大師。所以,我很清楚知道自己不可能有能力去抓什麼波段高低點的
  • 就算我真的有上面說的那些能力好了,但要做波段操作勢必得時常關注股價的變化,還有多到爆炸的市場消息、新聞,甚至得緊盯法人和主力籌碼的變動。天啊,饒了我吧!我一點都不想24小時被財金資訊給轟炸跟包圍,而影響我的情緒
  • 我希望投資對象是可預期(容易掌握)的,少有市場干擾的。因為規劃跟執行是我的強項,當被規劃對象的可預期性高時,執行結果相對容易成功。因此,我會挑選的股票多半是(1)營收有週期性型態、毛利率及營益率高的,因為獲利容易預測,(2)不受市場關注的中小型股票,通常法人介入低、幾乎無新聞見報(3)公司處於利基市場,且產品對象為企業而非終端消費者。

而像我這樣的現金流存股族,平常需要花時間做哪些功課呢?

  1. 每個月1~10日公佈月營收時,追蹤標的營收變化有無異常。
  2. 每季財報公佈時,要注意財務數字或比率有無異常變化;待所有公司公佈後,利用網站篩選有無值得追蹤的新標的(e.g. Goodinfo!台灣股市資訊網股票篩選)。
  3. 每年股東會召開前,上網閱讀公司所提供的股東會年報資料。

是的,真的就是這麼簡單而已。正因為它是如此簡單,才能讓我每天晚上都安心睡好覺


在唸財金所的時候,我的指導教授曾經提點過我一句話:「要找 juicy 的事做!」。這段話我一直銘記在心,也努力地在我近15年的金融職涯和人生中持續不斷實踐它。這段話的消極意義是 ——「別浪費時間做吃力不討好的事」積極意義則是 ——「把你的有限時間花在能創造最大效益的事情上」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不是產業高手、經濟學家、或波浪大師,那麼你就應該把最寶貴的時間花在本業(工作)上,本業才是累積資產的重要基石。然後,選擇簡單而穩定的方式來進行投資理財。記住,不是只有複雜而頻繁的投資方法才能創造報酬,更不會只有那些報紙跟雜誌談論的熱門股票才能創造令人滿意的報酬(它只是讓你有話題聊)。

從某個角度來看,投資需要的或許只是像個傻子一樣呆呆的等待(收割)就好

 

Comments